“番尋味漁村”大廚豹哥。
白切豬雜。
“清煲”。
豆豉扣腩肉。
說起壹號土豬的五花腩,只要是吃貨,都會對其“又愛又恨”。之所以這樣說,是因為它的包容性很強,不論酸甜苦辣,總能挑逗您的味蕾,但看起來較為“肥膩”的它,多吃幾塊便覺“上喉”,豐富的膠原蛋白與多重口感往往在掙扎下被迫停留在碗中。飯友團中有一陽江粉絲極力推薦迎賓大道西附近的“番尋味漁村”。“陽江風味?”看著招牌便有種吹著海風的感覺,三五知己迫不及待一試真味。
豆豉扣腩肉
首先亮相的是一款上桌時仍會“滋滋”響的“豆豉扣腩肉”。色澤與紅燒肉相似,但醬油的顏色稍微淺一些,筷子還沒來得及動工,豆豉的獨特香味與土豬肉腩的惹味一拍即合,誘人肉香飄香滿堂,大伙都要垂涎欲滴了。我立馬進攻,一夾,肉質(zhì)柔軟中帶著韌勁,豬皮與肥肉部分相對較厚,但與瘦肉的搭配是黃金比例。一咬,先軟后綿,細細咀嚼,皮質(zhì)的柔韌感才凸顯出來,肥肉部分入口即化,肉香縈繞在舌尖;瘦肉則厚實回甘。最Q的是黏在肉上的豆豉,其色澤烏黑油潤、豉肉松化、豉味濃香醇厚。豹哥是揭陽人,但一直做著粵西菜,對陽江菜與湛江菜是頗有心得。“不管做什么菜,添一小把豆豉,便能化腐朽為神奇,變無味為有味。一顆半粒豆豉下肚,口舌生津,齒頰留香,回味悠長”飯友團的發(fā)起者“陽江林”(外號)興奮說道。“這土豬肉來自湛江,由于從小粗生粗養(yǎng),養(yǎng)足9個月才出欄。肥肉長進瘦肉中,瘦肉分外香,而肥肉則香軟,搭配豆豉的甜醬香,炎炎夏日吃一塊,不膩喉還有種夏日的甜蜜”豹哥的風趣惹得大伙合不攏嘴。
招牌“清煲”
同樣是煲,一款“清煲”徹底俘虜了我的心。“白瓜”是陽江特有的瓜種,農(nóng)婦們一般將其切條腌制,咸脆香的它配粥吃一流,大伙都叫它“瓜咸”。在我看來有點像“蘿卜仔”,但味道就清香很多,不上火是關(guān)鍵。乍眼一看,賣相沒有豆鼓扣腩肉那么“野”,但“素色”的它卻是“禾稈蓋珍珠”。豹哥先用50-60℃的水把五花肉浸煮片刻,再放入冰鮮鯧魚提鮮,再配以瓜咸調(diào)味,燜片刻。看似很家常的一道菜卻被團友們一掃而光。五花肉片入口韌中帶脆,肥肉毫無膻味,豬肉味很濃之余每咬一口都有種甘香。“用四大家魚中的一種不是更新鮮嗎?”“冰鮮鯧魚更為鮮美,有種得天獨厚的海洋氣息,最適合提鮮,這樣才夠‘陽江風’。”豹哥說,“不要浪費那些湯汁啊,試著配合生滾粥吃。”大伙似乎沒人動工,我便做了回“白老鼠”,我勺了點湯汁混在白粥里,“好鮮甜啊!”剛才是肉香搶味,現(xiàn)在是魚香突出。大伙看到我埋頭一個勁在吃,紛紛搶著嘗鮮。
白切豬雜
白切豬雜亦是這里的招牌菜,雖然是土豬,別看其肥膘多,它們的內(nèi)臟可是FIT得很。爽脆的豬肚、嫩滑中較勁十足的豬小腸、軟滑的豬大腸以及鮮脆的豬舌。白切最考質(zhì)地,因為是土豬,豬肉味自然較濃,膻味也會相對濃烈,師傅們則用中藥材水處理,膻味去之而肉味鮮美。
覓食地:番尋味漁村,江門市迎賓大道西16號(即富爾文華斜對面)
覓食電話:0750—3233811